Friday, February 26, 2016

服饰与舞蹈


     
  之前为大家大概说了一下中国汉服。现在让我们通过几个视频来欣赏一下在服饰配合下的舞蹈。

霓裳羽衣曲又称霓裳羽衣舞。是一种唐代的宫廷乐舞。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安史之乱后失传。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个璀璨的明珠。


霓裳羽衣舞:


电影中的霓裳羽衣舞:


中国服饰之旗袍


        旗袍,中国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国服。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二十世纪初盛行内穿喇叭型宽大袖子的短袄,外套前后摆及地的无袖长马甲。此后旗袍在边、袖、襟、领等处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装饰,出现繁复的变化。但仍保持旧式旗袍马甲的平直宽大风格,袭用传统的直线裁制方式,显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的改动尺度有所反复。 1929年,受欧美短裙影响,原来长短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上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后来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摆缩至膝盖以上1寸,袖子采用西式。这一改变遭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变长,下摆下垂。三十年代中期发展到极点,袍底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

清代旗装不开衩,出现旗袍后,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在左边开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传统旗袍是上下一条直线,外加高高的硬领。三十年代初期,袍腰开始日积月累地收缩,到一九三四年后,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高耸及耳的领子也逐渐变矮,后来有的成了无领旗袍。


中国传统服饰欣赏-汉服

汉服

汉族的民族服装为汉服,中式服装之一,全称华夏衣冠(简称华服)、又称汉衣冠、汉装、衣裳。主要款式有深衣、直裰、襦裙袄裙鹤氅披风、短褐等等。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较独特的。袖子,其实都是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袖宽且长是汉服中礼服袖型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并非所有的汉服都是这样。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一直以来,汉服袖子的标准样式就是圆袂收祛,先秦到汉朝所反映的实物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一直以来,除了唐以后在常服中有敞口的小袖外,汉服袖的主流依然是圆袂收祛。“袖宽且长”是汉服礼服袖型的主要特点,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点,汉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较多见。主要有这几种用法:参与日常体力劳动的庶民服装、军士将领的戎服、取其紧袖保暖的冬季服装等。有时候历史上各朝代的经济文化和审美关注不同,在袖型上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汉唐时期贵族礼服多用宽广大袖,宋明时期的常服褙子多用小袖。

汉服中的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和长带。所有的带子都是用制作衣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带子有两对,实用性的,左侧腋下的一根带子与右衣襟的带子是一对打结相系,右侧腋下的带子与左衣襟的的带子是一对相系,将两对带子分别打结系住完成穿衣过程。
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权力。汉服的大带与和服相比,和服的更宽。


Friday, February 19, 2016

中国文化——菜系(淮扬菜)

苏菜
即江苏菜系。江苏菜系在烹饪学术上一般称为“苏菜”,而在一般餐馆中,常常会被称为“淮扬菜”。由南京、徐海淮扬苏南四种风味江组成,是宫廷第二大菜系。今天国宴仍以淮扬菜系为主。
江苏菜系选料讲究,刀工精细,口味偏甜,造型讲究,特色鲜明。由于江浙地区气候潮湿,又靠近沿海,所以往往会在菜中增加糖分,来去除湿气。江苏菜很少放辣椒,因为吃辣椒虽然能够去除湿气,但是容易上火。因此,江浙菜系是以偏甜为主。苏菜风格源于宋代开封,宋室南迁带入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今天开封饮食仍然与江苏有诸多相同之处,如小笼包、桂鱼等等。[7] 
(1) 徐海风味
徐州菜为代表。流行于徐海和河南地区,和山东菜系的孔府风味较近。
徐海菜鲜咸适度,习尚五辛、五味兼崇,清而不淡、浓而不浊。其菜无论取料于何物,均注意“食疗、食补”作用。另外,徐州菜多用大蟹和狗肉,尤其是全狗席甚为著名。徐海风味菜代表有:羊方藏鱼(据说是以此菜创造出“鲜”字)、霸王别姬、沛公狗肉彭城鱼丸地锅鸡等。



(2) 淮扬风味
以扬州、淮安菜为代表,主要流行于以大运河为主,南至镇江,北至洪泽湖、淮河一带,东至沿海地区。
淮扬风味选料严谨,讲究鲜活,主料突出,刀工精细,擅长炖、焖、烧、烤,重视调汤,讲究原汁原味,并精于造型,瓜果雕刻栩栩如生。口味咸淡适中,南北皆宜,并可烹制“全鳝席”。淮扬细点,造型美观,口味繁多,制作精巧,清新味美,四季有别。著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文思豆腐、扬州炒饭、文楼汤包、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水晶肴肉等。


(3) 金陵风味
以南京菜为代表,主要流行于以南京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地区。
金陵菜烹调擅长炖、焖、叉、烤。特别讲究七滋七味:即酸、甜、苦、辣、咸、香、臭;鲜、烂、酥、嫩、脆、浓、肥。南京菜以善制鸭馔而出名,素有“金陵鸭馔甲天下”的美誉。金陵菜的代表有盐水鸭、鸭汤、鸭肠鸭肝鸭血豆腐果(北方人叫豆泡)和香菜(南京人叫芫荽)。
南京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代表有小笼包子、拉面薄饼葱油饼、豆腐涝、汤面饺、菜包、酥油烧饼、甜豆沙包、鸡面干丝、春卷、烧饼、牛肉汤、小笼包饺、压面、蟹黄面、长鱼面牛肉锅贴、回卤干、卤茶鸡蛋、糖粥藕等。


(4) 苏南风味
以苏州菜为代表,主要流行于苏锡常和上海地区。和浙菜安徽菜系中的皖南、沿江风味相近。有专家认为苏南风味应当属于浙菜。苏南风味与浙菜的最大的区别是苏南风味偏甜。苏南风味中的上海菜受到浙江的影响比较大。
苏南风味擅长炖、焖、煨、焐,注重保持原汁原味,花色精细,时令时鲜,甜咸适中,酥烂可口,清新腴美。苏南名菜有香菇炖鸡、咕咾肉、松鼠鳜鱼鲃肺汤碧螺虾仁响油鳝糊白汁圆菜叫化童鸡西瓜鸡鸡油菜心糖醋排骨桃源红烧羊肉太湖银鱼、太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松鹤楼、得月楼是苏州的代表名食楼。
苏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是品种最多的小吃,主要有卤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瓜子,苏式月饼虾子酱油枣泥麻饼,猪油年糕、小笼馒头、苏州汤包、桃源红烧羊肉、藏书白切羊肉、奥灶面等。


有人用一首民谣概括苏州小吃:
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
生煎馒头蟹壳黄,老虎脚爪绞连棒。
千层饼、蛋石衣,大饼油条豆腐桨。
葱油花卷葱油饼,经济实惠都欣赏。
六宜楼去买紧酵,油里一氽当心咬。
茶叶蛋、焐熟藕,大小馄饨加汤包。
高脚馒头姜饼,价钿便宜肚皮饱。
芝麻糊、糖芋艿,油氽散子白糖饺。
鸡鸭血汤豆腐花,春卷烧卖八宝饭
糯米粢饭有夹心,各色浇头自己挑。
锅贴水饺香喷喷,桂花藕彩海棠糕
汤团麻团粢毛团,双酿团子南瓜团。
酒酿园子甜酒酿定胜糕梅花糕
笃笃笃笃卖糖粥,小囡吃仔勿想跑。
赤豆粽子有营养,肉粽咸鲜味道好。
鸡头米、莲子羹糖炒栗子桂花香。
枣泥麻饼是特产,卤汁豆腐干名气响。 

中国文化——菜系(鲁菜)

鲁菜

鲁菜历史悠久,是八大菜系之首,宋代以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明、清两代,鲁菜已成宫廷御膳主体,对京、津和东北各地的影响较大。是八大菜系之首。一般认为鲁菜内部分为两大派系,分别以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有时也分为三大派系,为以上两种加上孔府菜。
特点是清香、鲜嫩、味醇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烟台福山为胶东菜发源地。以烹制各种海鲜而驰名,口味清淡。济南历城为济南菜发源地。擅长爆、烧、炸、炒,口味偏重。
即山东菜系,由齐鲁、胶东、孔府三种风味组成。是宫廷最大菜系,中国四大菜系之首,但近代流行度颇不如以前。以孔府风味为龙头。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山东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如胶州大白菜、章丘大葱苍山大蒜莱芜生姜都蜚声海内外。
(1) 齐鲁风味
齐鲁风味以济南菜为代表,在山东北部、天津、河北盛行。
齐鲁菜以清香、鲜嫩、味纯著称,一菜一味,百菜不重。尤重制汤,清汤奶汤的使用及熬制都有严格规定,菜品以清鲜脆嫩着称。用高汤调制是济南菜的一大特色。糖醋鲤鱼宫保鸡丁(鲁系)、九转大肠汤爆双脆奶汤蒲菜、南肠、玉记扒鸡济南烤鸭等都是家喻户晓的济南名菜。济南著名的风味小吃有:锅贴灌汤包盘丝饼、糖稣煎饼罗汉饼、金钱酥、清蒸蜜三刀水饺等。德州菜也是齐鲁风味中重要的一支,代表菜有德州脱骨扒鸡

(2) 胶东风味
亦称胶东风味,以烟台福山菜为代表。流行于胶东、辽东等地。
胶辽菜起源于福山、烟台、青岛,以烹饪海鲜见长,口味以鲜嫩为主,偏重清淡,讲究花色。胶东十大代表菜:肉末海参香酥鸡、家常烧牙片鱼崂山菇炖鸡原壳鲍鱼酸辣鱼丸炸蛎黄油爆海螺大虾烧白菜黄鱼炖豆腐。胶东十大特色小吃:烤鱿鱼酱猪蹄三鲜锅贴、白菜肉包、辣炒蛤蜊、海鲜卤面排骨米饭鲅鱼水饺海菜凉粉鸡汤馄饨

(3) 孔府风味
以曲阜菜为代表。流行于山东西南部和河南地区,和江苏菜系的徐州风味较近。
孔府菜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特色,其用料之精广、筵席之丰盛堪与过去皇朝宫廷御膳相比。和江苏菜系中的淮扬风味并称为"国菜"。孔府菜的代表有:一品寿桃、翡翠虾环、海米珍珠笋炸鸡扇燕窝四大件烤牌子菊花虾包、一品豆腐寿字鸭羹拔丝金枣


中国文化——菜系

中国美食


中国汉族餐饮文化历史悠久,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主要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淮扬菜,粤菜,徽菜,闽菜,湘菜,浙菜。


川菜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四川、重庆,以麻、辣、鲜、香为特色。川菜的出现可追溯至秦汉,在宋代已经形成流派,当时的影响已达中原。原料多选山珍、江鲜、野蔬和畜禽。善用小炒、干煸、干烧和泡、烩等烹调法。以“味”闻名,味型较多,富于变化,以鱼香、红油、怪味、麻辣较为突出。川菜的风格朴实而又清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蓉派川菜精致细腻,渝派川菜大方粗犷。著名菜品:水煮肉片、鱼香肉丝、回锅肉、盐煎肉、宫保鸡丁、干煸鳝片、辣子鸡丁、辣子肥肠、麻婆豆腐、水煮鱼、泡椒肉丝、青椒肉丝……成渝两地的小吃也归类于川菜。
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间最大菜系。川菜素来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38种之多。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历来有“七味”、“八滋”之说。平时食欲不好的人非常适合吃一些川菜,微辣的复合味有助于促进唾液分泌,增进食欲。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川菜一般麻辣口味较重,普通人吃多了可能会肠胃不适。因此,辣菜最好和一些清淡的菜肴搭配着吃。
特点在于味型多样。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历来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椒麻、红油)之说。川菜系因此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三个特征。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个大类组成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在国际上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其中最负盛名的菜肴有:干烧岩鲤干烧桂鱼廖排骨鱼香肉丝怪味鸡宫保鸡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煸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担担面赖汤圆龙抄手等。川菜中六大名菜是: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东坡肘子

回锅肉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16

东亚文化


说到东亚文化,先让我们看几张图片来感受一下!




左图:中国旗袍和美食                   右图:日本和服和美食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文化有不同的风格,是什么让文化有如此大的差异?在这里我会通过每一篇博客为您一一介绍,让您来了解关于这些国家的更多文化。博客内容来自网络,非博主本人观点,请谅解。本博客主要提供平台让大家了解更多异国文化。


有关东亚文化,这里主要讲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朝鲜文化。首先从中国文化说起。




二月7号,我们为美国足球年度决赛欢呼时,在中国各家各户已经在庆祝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除夕。


在介绍中国文化之前,先让大家了解一下在中国这个非常特别的日子-除夕。它有何而来?如何庆祝?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风俗习惯:

年夜饭
年夜饭也称团圆饭。除夕之夜全家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畅聊一年的情况,非常幸福。南方北方年夜饭有所不同。北方会包饺子,南方会做年糕。但都会做丰盛的鸡鸭鱼肉。


Traditionally, red envelopes or red packets are passed out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s celebrations, from married couples or the elderly to unmarried juniors. It is also common for adults or young couples to give red packets to children.

放炮竹Fireworks
Bamboo stems filled with gunpowder that were burnt to create small explosions were once used in ancient China to drive away evil spirits.

年画Nianhua
Nianhua can be a form of Chinese colored woodblock printing, for decoration during Chinese New Year.
下一遍博客开始给大家介绍中国的地理以及文化,让大家对中国文化有更近一部的了解。